“南水北調”是用水的“救命稻草”嗎?
發布時間:2018-11-15 10:07:11
10月秋汛結束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將主要向京津冀及河南供水。北部地區的饑渴有所緩解,然而“南水北調”是用水的唯一“救命稻草”嗎?顯然此工程并非長久之計,結合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才是保證日常用水**的選擇,從日常生活生產做起,從智能水表這樣的計量工具入手就能夠做到。
據了解,9月29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過了由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組織的全線通水驗收,具備通水條件。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記者透露,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在10月底正式通水運行。中線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問題,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毛水量),其中北京年均受水12.4億立方米(毛水量),京津冀地區總體可看成是南水北調中線的終端受水區。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傅崇蘭表示,“南水”的到來,對于一直嚴重缺水的京津冀來說非常重要,為兩市一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戰略保障,但僅靠調水,無法解決這一區域干旱缺水的狀況,未來必須要加強節水意識,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
從節水角度講,智能水表的使用,階梯水價的實行,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打下堅實基礎。階梯水價針對的是全體用戶,包括普通居民,也包括各個公司企業,利用智能水表結合所有人的力量,相信能夠達到保護水資源的目的。